• 榮貞廳(SS524)捐助者賀榮貞女士傳略

賀榮貞女士傳略

賀榮貞女士(1921-2021),遼寧省法庫縣人,北平慕貞女子中學[1]、燕京大學家政學系畢業。1945年在上海江灣創辦空軍托兒所,對兒童心理及兒童發展具備豐富經驗[2]。1949年隨夫婿空軍軍官李耀林[3]來到台灣,在新竹空軍基地受託創辦空軍托兒所及幼稚園。1955年考取聯合國為開發中國家設立的獎學金,赴英國留學一年修習社會福利工作,賀榮貞女士為中華民國唯一代表。1958年進入東海大學,先後擔任教務處講義組主任、會計室英文祕書、社會學系系主任練馬可教授秘書、理學院院長祕書、校長室秘書。

圖1:慕貞女子中學時期與哥哥及兩位姐姐在北平燕京大學合影(前排右一)

圖2:在新竹創辦空軍幼稚園與同仁合影(前排右四)

圖3:1955年考取聯合國獎學金,赴英前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實習

圖4:與錄取聯合國獎學金的各國代表和官方人員合影(前排左二)

圖5:英國留學期間與同學合影(右二)

在子女獨立在外求學後,賀榮貞女士完成自己的夢想,在當時社會學系系主任練馬可教授及數位教授的鼓勵與支持下,申請奧立岡州立大學家政系並獲入學許可。1970年赴美進修,以六個學期取得碩士學位,並入選Omicron Nu Home Economics Honor Society[4],時年48歲。

賀榮貞女士獲學位後回到東海大學,繼續擔任秘書並於社會學系授課。1972-1977期間在社會系開授「兒童發展」、「托兒所」、「幼兒園的理論與實習」等相關課程。1977年8月離開東海至亞洲蔬菜中心任職。

圖6:任職東海大學檔案照片

圖7:於社會學系開課課表

圖8:與東海社會系畢業班合拍畢業照(前排左四,1977年)

賀榮貞女士子女李琪、李瑋姊弟大學畢業後赴美國進修。1980年賀榮貞女士偕夫婿移民美國依親,並任職於洛杉磯傑富瑞投資銀行公司(Jefferies Group LLC)。1995因公司部門搬遷紐約正式退休。在傑富瑞工作期間,毎年捐款給不同慈善機構,幫助弱勢群體。2009年捐贈傑富瑞員工子女獎學金,並獲頒「年度捐款人」(Donor of the Year)獎牌。

賀榮貞女士退休後最大的心願是回中國大陸探望親人。1998年第一次回到北京及西安探訪堂妹及九姊家人,距1948年年底離鄉已逾半世紀。賀榮貞女士伉儷退休後經常與子女孫輩團聚,享受和親人旅遊各地之樂。並筆書自傳留予子孫,盼後輩知悉其成長經歷,包括求學、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以及在台生活。2021年賀榮貞女士安息主懷,享嵩壽100歲。

圖9:與夫婿李耀林先生於中正紀念堂(1992年)

圖10:與家人歡度90歲生日(前排左一李琪、後排左起女婿、李琪子女、李瑋)

根據李琪、李瑋姊弟回憶,小時家住台中空軍眷村。父親是空軍飛行員駐地屏東,平常只有休假才能返家團聚,因此從小便與母親相處緊密。母親教導姊弟做人處事道理並身體力行,除努力工作賺錢貼補家用,平時對待幫傭亦如朋友。吃飯時邀請幫傭同桌用餐,也經常關心幫傭子女生活及教育狀況。賀榮貞女士因東海大學和母校燕京大學皆為美國基督教聯合董事會支持創辦,認為在東海大學的優良環境下生活對子女的成長會極有助益,因此選擇在東海大學工作。於東海宿舍生活期間,每週參加教職員子女團契活動,以及每年聖誕節聚餐、報佳音、表演等活動,並參與東海大學婦女會舉辦的各種活動及義賣。這一段在東海的生活是李琪、李瑋姊弟記憶中最美好的時光。

賀榮貞女士生一生勤勉好學,慈悲為懷,吃苦耐勞,克己厚人。李琪女士、李瑋先生深覺慶幸並感謝上帝賜給他們如此慈祥偉大的母親。賀榮貞女士蒙主恩召後,姊弟決定延續母親遺愛,回饋東海大學,幫助學生,以感謝母親教導並紀念一家人與東海的深厚情誼。經東海大學吳清邁董事長協助,透過東海大學文教基金會(TEFA)捐贈遺產,協助學校和社科院整修校舍與教學空間,並於社會學系成立「練馬可社會學講座」、「賀榮貞趨勢講座」,及資助大學生專題研究獎助學金。感念賀榮貞女士的嘉德懿行,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將院所屬大會議室以「榮貞廳」題名留念,以誌賀榮貞女士對東海大學的深厚博愛情誼。(資料及照片:李瑋;文字:社會學系許甘霖、鄭志成)

 


[1]      北平慕貞女子中學為美以美會在中國設立的女子寄宿學校,與貝滿、育英、匯文三所中學曾並稱為京城「四大教會名校」。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班美瑞(Mary E. Brandt)和博慕貞(Mary Porter 1848-1906)兩位女傳教士來到北京,在此開辦學校,是中國第一所為纏腳女孩放足的學校,開學時只有一名女學生。班美瑞擔任第一任校長,一年後,博慕貞接任校長,因校務發展績效頗著成績,遂以其名為校名。義和團事件時學校校舍遭到毀壞,1903年重新修建校舍。(《北平市私立慕貞女子中學校一覽》,1935)。慕貞女中校名幾經更改,1941年定名為北京市立第五女子中學,1951年改名為育新女子中學,1952年更名為北京市第十三女子中學,1972年更名為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學。

[2]      賀榮貞老師任職上海兒童促進會期間,曾與陳先華共同發表〈上海市托兒所調查〉(刊於《東華月刊》,第二卷第四期,頁71-74,1949年四月一日;亦刊於《家》,第39期,頁76-77,1949年三月號)。

[3]      李耀林(1920-),原籍青海西寧,空軍飛行軍士學校第二期畢業,空軍官校12期畢業,曾任中華民國空運機第二中隊隊長(1962/4/16-1964/9/30)、第十大隊隊長(1970/1/16-1971/6/15),官拜上校。(唐飛,〈空軍空運機部隊史──第六篇:忠烈事蹟與人物側寫〉,《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71期,頁124-153,2019年8月)

[4]      Omicron Nu是美國家政學榮譽協會,1912年於密西根農學院成立,1951年加入大學榮譽社團協會,學業成績平均為B,並班排名前15%的學生方有入會資格。